<i id="ntlvx"><progress id="ntlvx"></progress></i> <address id="ntlvx"></address>

          <address id="ntlvx"></address>
            <address id="ntlvx"><address id="ntlvx"><listing id="ntlvx"></listing></address></address>
            <noframes id="ntlvx"><form id="ntlvx"><nobr id="ntlvx"></nobr></form>
            團友網:油價漲跌早知道,加油更省錢

            中國石油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10周年特別報道

            2023-10-17 10:03  來源:中國石油新聞中心  作者:王晶、魏楓

            中亞腹地,聯通東西。新采出的天然氣經過脫水、除硫、除碳等處理,匯入中國石油與當地合作伙伴合資運營的中國—中亞天然氣管道,經過土庫曼斯坦、烏茲別克斯坦、哈薩克斯坦等國后抵達中國,為沿線各國經濟發展注入強勁動能。

              北美卡城,舉世矚目。全球油氣行業一年一度的“奧林匹克”盛會在這里開幕,中國石油以開放進取之姿,向全世界展示通往凈零之路的中國方案,推動全球能源治理邁入新階段。

              非洲乍得,“中心”之國。在其南部的沙里-巴基米爾省,中國石油西非公司捐建了古達瓦鎮希望小學。在當地,中國石油通過援建學校、捐贈教育物資等方式,為當地的教育事業貢獻力量。

              “今天的中國,是緊密聯系世界的中國。”習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并鄭重宣示,中國“堅定站在歷史正確的一邊、站在人類文明進步的一邊,努力為人類和平與發展事業貢獻中國智慧、中國方案”。

              10年來,中國石油深入參與共建“一帶一路”,把基礎設施“硬聯通”作為重要方向,把規則標準“軟聯通”作為重要支撐,把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作為重要基礎,開辟了人類共同實現現代化的新路徑,攜手各國實現共同繁榮發展。
            把基礎設施“硬聯通”作為重要方向

              在高質量共建“一帶一路”中走在前、當先鋒

              只有將自身放在時代發展的大局中,放在世界的潮流中,放在歷史的演進方向中,才能乘勢而上,獲得更大的發展,取得更加突出的成就。中國石油在“一帶一路”闊步前進的10年,正是這一歷史邏輯的鮮明見證。

              自古以來,互聯互通就是人類社會的追求。2000多年前,《史記》用“鑿空”一詞評價張騫出使西域的壯舉,褒揚張騫打通了中原與西域的交流通道。

              10年前,中國提出共建“一帶一路”倡議,搭建起世界與中國互聯互通、互利共贏的橋梁,在高質量發展中開拓出一條造福世界的發展繁榮之路,鋪展共同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的壯美畫卷。

              基礎設施既是“一帶一路”互聯互通的基石,又是許多國家發展面臨的瓶頸。習近平主席明確提出“設施聯通是合作發展的基礎”。

              能源作為經濟發展的基礎和人類社會的根本需要,成為緊密聯通世界的最佳紐帶和橋梁。中國石油作為能源央企,清晰地認識到,只有將自身放在時代發展的大局中,放在世界的潮流中,放在歷史的演進方向中,才能乘勢而上,獲得更大的發展,取得更加突出的成就。

              扛起央企責任,勇挑時代重擔,以中國石油為代表的央企不停地求索,在“一帶一路”沿線,“鑿”出了一條優勢互補、合作共贏的交融之路。

              ——立足全球視野,配置能源資源。

              《人民日報》刊文稱,作為“一帶一路”建設主力軍,10年來,中央企業累計承擔境外港口、鐵路、機場等重大基礎項目超200個。其中,截至2022年底,中國石油在“一帶一路”沿線19個國家運作管理51個油氣合作項目,遍及中亞、中東、亞太等重點油氣生產國。

              中國石油與共建國家以基礎設施“硬聯通”為重要方向,攜手前行。10年間,中國石油在“一帶一路”沿線形成集勘探開發、管道運營、煉油化工、工程服務等業務于一體的完整產業鏈。

              2019年以來,中國石油在“一帶一路”沿線的油氣權益產量連續4年保持8000萬噸以上,約占公司海外油氣權益產量的83%;與沿線50多個國家的油氣貿易量年均近3億噸,工程服務在阿聯酋、伊拉克、沙特等20多個國家形成合同額超億美元的規模市場……通過廣泛的油氣貿易、工程服務與石油裝備產能合作,中國石油幫助資源國加快將資源優勢轉化為經濟優勢,讓油氣資源更好地造福人類。

              在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中國石油勇當“開路先鋒”,在伊拉克、伊朗、哈薩克斯坦等“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建成了現代化油田和煉廠,打通了與俄羅斯、緬甸等周邊國家的油氣戰略通道,建成了我國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的合作典范。

              ——深化務實合作,拓展發展新空間。

              從“陸上絲綢之路”到“海上絲綢之路”,再到“冰上絲綢之路”,循著中國石油獨特的海外創業路徑,不難發現,中國石油以油氣合作為支點,不斷拓展“一帶一路”的時空維度,以油氣基礎設施的聯通帶動了與各沿線國家的共同發展。

              擴展廣度。在尼日爾,中國石油高質量、高水平建成百萬噸油氣生產基地、462.5公里長輸管線及一座現代化煉油廠,助力尼日爾建成完整的石油工業體系,實現了石油自給自足。在此之前,中國石油已經與蘇丹、乍得共同建成完整的現代石油工業體系,帶動了資源國經濟社會發展。

              開拓深度。在莫桑比克,2022年,中國石油參與的世界上首個超深水浮式LNG項目——4區科洛爾浮式LNG項目實現全產業鏈運營,中國石油超深海大型天然氣勘探開發由此達到世界領先水平,莫桑比克也由此正式進入LNG出口國行列。

              增加緯度。在北極地區,中國石油與合作伙伴共同建成亞馬爾LNG項目,成為“冰上絲綢之路”的重要支點,創造了人類在北極這一極寒(項目所在地最低氣溫可達零下52攝氏度)和環境敏感地區勘探、開發、加工、外運、銷售天然氣新的紀錄,為全球各國在北極的能源開發起到了引領作用。

              注入溫度。很多資源國政府用“患難見真情”來評價中國石油這個合作伙伴。伊拉克戰爭后,中國石油是第一家和伊拉克新政府簽署經貿合同的公司;在西方放棄的高風險勘探區,中國石油打出了油;別人拒絕的項目,中國石油和資源國政府聯手干得風生水起……能源合作已經成為深化中國和其他國家政治互信的重要橋梁。

              中國石油以孜孜不倦的探索和實踐,在“一帶一路”沿線全方位拓展能源合作,豐富了共建“一帶一路”倡議的新內涵。

              ——共享發展成果,構建海外業務發展新格局。

              在深度參與“一帶一路”建設的過程中,中國石油在傾心付出的同時也獲益頗深,在國際舞臺和行業領域的綜合實力、影響力不斷提升。

              從隔著太平洋觀望世界油海,到“走出去”拂去古絲綢之路的歷史塵埃,打造中亞—俄羅斯、中東、非洲、美洲和亞太“五大油氣合作區”,建成橫跨我國西北、東北、西南和東部海上的“四大油氣運輸通道”,建成以新加坡、倫敦和休斯敦為中心的亞洲、歐洲、美洲“三大油氣運營中心”,培育發展實力雄厚的工程技術服務、工程建設、裝備制造、金融保障和后勤服務“五大服務保障業務”。這是何等壯舉。

              一項項榮譽接踵而至。中國石油連續9年位列世界50家大石油公司第三。2022年,中國石油以8934億元的海外資產、1億噸的海外油氣權益產量以及11萬多名海外員工的“家底”,位列“中國跨國公司100大及跨國指數”榜第一,連續11年蟬聯榜首。

              如今,中國石油的“朋友圈”越來越大,開放合作的路越走越寬,無論在合作基礎、業務規模還是在投資回報、互利共贏等方面,均走在了央企“一帶一路”建設前列,勇當國際化經營排頭兵和“一帶一路”建設主力軍。

              把規則標準“軟聯通”作為重要支撐

              在全球能源治理中傳遞“中國聲音”

              如果說“硬聯通”架起了“一帶一路”的“筋骨”,“軟聯通”則為“一帶一路”疏通了血脈。中國石油主動融入全球發展大勢,在能源轉型的浪潮中帶來中國智慧、中國方案和中國理念,正推動全球能源治理朝著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不斷邁進。

              近年來,國際政治經濟環境發生著深刻復雜的變化,經濟全球化遭遇了不小的“逆風”和“回頭浪”,給“一帶一路”國際合作帶來了一定的沖擊。由商品、要素流動型開放轉變為規則、制度型開放的“軟聯通”,將成為促進互聯互通的重要橋梁和紐帶。

              中國石油深刻認識到,在“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中,只有主動融入全球發展治理,充分發揮技術、管理、市場等優勢,與世界各國能源轉型發展需求對接,才能真正實現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之間的“軟聯通”。

              云程發軔,行遠自邇。走過10年,共建“一帶一路”倡議開辟了人類共同實現現代化的新路徑。在構建世界新型能源伙伴關系、深度參與全球能源治理,推動形成更加多元、更加安全、更有保障的國際能源供應體系的道路上,中國石油正奮力前行。

              ——貢獻全球油氣開發的中國智慧。

              “哈法亞油田的高標準、高質量建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績。”

              “速度最快、執行最好的國際合作項目。”

              “中國人救活了我們的油田。”

              真切的話語,講述著沉甸甸的成果。共建“一帶一路”倡議10年,也是中國石油“走出去”的新10年。

              2022年,中國石油海外油氣作業產量當量實現近1.8億噸,國際油氣合作實現從無到有、從小到大的跨越式發展,與“一帶一路”共建國家的技術合作愈發緊密。

              從伊拉克哈法亞項目成功建成2000萬噸級現代化大油田,率先完成高峰期產能建設,到阿克糾賓項目打出兩口千噸井,僅用3年就快速建成200萬噸/年原油產能,實現“起死回生”式開發……沿著古老的絲綢之路,中國石油正以先進的技術和開發模式,加強與東道國的深度交流合作,打造與bp、道達爾能源、殼牌等19家國際企業穩固的戰略合作關系,構建了互利共贏的國際合作格局和多元互補的能源保障體系。

              ——提供全球氣候治理的中國方案。

              氣候問題,關乎人類命運的未來。撒哈拉南緣,漫漫沙海有綠洲。中國石油在尼日爾種下紅柳林,除了讓人們感受到“大樹底下好乘涼”的愜意外,還在時刻為地球“消暑”。

              “歡迎更多的國際能源公司、研究機構與中國石油共同建設一批CCS/CCUS示范項目,聚力技術創新、推動產業發展,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促進人類可持續發展貢獻智慧和力量。”在《聯合國氣候變化框架公約》第二十八次締約方大會(COP28)變革者大會上,中國石油為應對全球氣候變化提供了中國方案。

              發揮國際合作力量,參與全球氣候治理,濃縮了中國石油這10年來“走出去”的生動實踐。

              作為油氣行業氣候倡議組織(OGCI)在中國的唯一成員,中國石油與其他成員簽發《OGCI戰略改革原則》,承諾在《巴黎協定》規定的時間內,實現所管轄經營活動碳中和。

              作為中國油氣企業甲烷控排聯盟理事長單位,中國石油積極推進甲烷排放控制行動,啟動OGCI昆侖氣候投資基金,推動世界能源行業走好凈零之路。

              在應對氣候變化的國際輿論場上,來自中國石油的“好聲音”悅耳且嘹亮。

              ——傳遞世界能源治理的中國理念。

              10年來,我國成為國際能源署(IEA)聯盟國,先后成功舉辦G20能源轉型工作組會議和能源部長會議、中俄能源合作商務論壇等具有重要影響的國際活動,與有關國家、國際組織和區域組織新建能源合作機制40余項,簽署能源合作文件100多份,成為推動全球能源合作的活躍力量。

              隨著我國深度融入全球發展大勢,國際能源事務話語權逐步增強,“一帶一路”正在匯聚成世界能源治理、共同發展的機遇之路、繁榮之路。

              全球能源發展的未來,是向西看,還是向東看?

              阿布扎比當地時間10月2日至5日,第39屆阿布扎比國際石油展(ADIPEC 2023)在阿聯酋阿布扎比國際會展中心舉行。這是中東地區規模和影響力最大的石油專業展。

              中國石油展臺前絡繹不絕,關乎未來能源發展的中國石油方案吸引了包括阿布扎比王儲、阿布扎比國家石油公司(ADNOC)總裁、阿聯酋能源和基礎設施部部長等在內的多位阿政府高層駐足參觀。而在10年前,中國石油初次參展ADIPEC時,展臺前的參觀者寥寥無幾。

              10年來,中國石油成功舉辦了兩屆“一帶一路”油氣合作圓桌會議、第一屆金磚國家能源合作論壇、4屆中俄能源商務論壇、5屆中國石油國際合作論壇等外事活動,深度參與金磚國家工商理事會、世界石油理事會、國際燃氣聯盟(IGU)等行業組織事務,積極構建多邊、雙邊溝通協作機制,有力配合我國大國特色外交的開展。

              開辟發展新空間,搭建發展新平臺。能源合作利益共同體建設在共建“一帶一路”倡議中得以完善。

              “一帶一路”已經成為中國石油海外油氣合作的高地,也是中國油氣企業“走出去”的重地。“一帶一路”能源合作于中國石油而言,不只是實現了油氣標準規則的互聯互通,更是倒逼自身轉型發展的良好契機與動力。

              作為“一帶一路”建設的先行者、主力軍,中國石油在國際舞臺上的聲音也是對未來發展的思考與目標——擴大開放合作,深度參與共建“一帶一路”,著力提升能源產業鏈供應鏈的韌性和安全水平,不斷提升公司治理效能,使各方面活力競相迸發。

              站在世界舞臺中央的中國石油,所要鍛造的是屹立于世界卓越企業之林的核心競爭力,所要實現的是支撐中國式現代化的核心功能。

              在共建“一帶一路”進程中,中國石油為美好明天添加注腳、贏得主動。

              把同共建國家人民“心聯通”作為重要基礎

              讓惠及世界的“幸福路”鋪得更寬更遠

              優秀的企業公民懂得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回饋于民的樸素道理。只有將自身的發展與國家的利益緊密聯系起來,與“一帶一路”沿線各國的命運聯系起來,才能使企業發展的動力充分涌現,經受住歷史的檢驗。

              “中國石油改變了我的命運,也為我打開了新世界的大門。”在西安石油大學攻讀碩士學位的塔吉克斯坦青年伊莫說。今年是他在中國學習的第6個年頭。2017年,他作為優秀高中畢業生,被中油國際管道公司中吉天然氣管道公司選送到西安石油大學學習。像伊莫這樣在中國石油的幫助下點亮留學夢、開啟新航道的學生還有很多。

              中國石油在與“一帶一路”沿線國家開展能源合作的同時,不僅“授人以魚”,為當地社會發展提供直接幫助,更“授人以漁”,加強與所在國人力資源開發合作和技術交流,讓人才和思想在“一帶一路”上流動起來。

              友誼之“真”,合作之“實”,身處其中的人們最有發言權。“這些學習經驗讓我受益匪淺。未來,我有責任參與到吉中兩國的經濟建設中去,做好兩國經濟文化交流的使者。”談到自己的人生規劃,吉爾吉斯斯坦留學生和平的眼里充滿期待。

              文明如水,潤物無聲。中國石油逐夢“一帶一路”的10年,走的是一條國際化、專業化的發展之路,更是一條惠及世界的“幸福路”。習近平主席以文化為紐帶,點亮了“一帶一路”上不同文明“各美其美,美美與共”的思想明燈,中國石油也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征程中找到了國與國之間民心相通的“金鑰匙”。在共建“一帶一路”的倡議下,中國石油堅持“海外人才屬地化、專業化、市場化”,通過開展高水平產業合作為當地居民創造就業崗位。截至2022年底,中國石油累計為“一帶一路”沿線國家創造就業崗位超10萬個,海外員工本土化率近80%,油氣投資業務雇員本土化率超過90%。

              隨著海外業務用工的高度本土化,越來越多當地員工在中國石油學到了本領,憑借扎實的技能走上技術專家、公司管理等崗位。尼日爾公司上游項目公司(聯合公司)副總經理哈桑就是其中之一。他說:“自加入中國石油以來,我先后在作業部、采辦部、地面工程部、計劃部等多個部門工作,積累了豐富的經驗。”

              面向“世界一流”戰略目標,為外籍員工實現自我價值提供廣闊舞臺,始終是中國石油國際化人才發展的重點之一。不僅將員工發展的“獨木橋”搭建成人才成長的“立交橋”,讓“外籍雇員”真正變為中國石油的“家庭成員”,更幫助合作國將高水平的國際化人才“蓄水池”越蓄越滿,打通了一條連接全球的國際人才大通道,解鎖更多全球機遇。

              唯以心相交,方成其久遠。中國石油擊水五洲的這10年,是從“走出去”到“融進去”的10年。與沿線國家人民從“相遇”向“相知”的轉變不是一天就形成的,而是中國石油與合作國風雨同舟、患難與共、傾心付出收獲來的。

              一組數字見證了中國石油與沿線國家和地區人民攜手并肩的累累碩果——

              在土庫曼斯坦,阿姆河公司先后投資359萬美元為當地建設現代化凈化水廠,投資180萬美元贊助土庫曼斯坦重大體育賽事;

              在乍得,乍得公司建成100余口水井,捐助4所小學和1家醫院;

              在伊拉克,西古爾納項目實施14個社區援助項目,推動油田社區的醫療健康、教育、基礎設施和文化體育可持續發展;

              10年來,中國石油在“一帶一路”沿線國家投入社會公益資金超過1.5億美元,惠及當地逾300萬人……

              一句句評價彰顯中國石油的暖心形象——

              尼日爾國家領導人稱:“中尼石油合作,為尼日爾人民帶來了希望之光。”

              伊拉克前石油部長盧艾比表示:“感謝中國企業為伊拉克國家經濟振興、石油產業發展、當地民眾生活水平提高作出的卓越貢獻。”

              哈薩克斯坦總統托卡耶夫盛贊:“中國石油為哈薩克斯坦社會經濟發展作出巨大貢獻。”

              10年來,中國石油先后獲得印尼、哈薩克斯坦等數十個東道國政府授予的社會責任獎項。

              國之交在于民相親,民相親在于心相通。

              歷史大潮澎湃,時代驚濤拍岸。面對世界格局的重大變化,企業如何更好地“走出去”,需要不斷探索新路徑、新模式。中國石油活躍在世界舞臺上的這10年,就是將自身發展置于共同發展坐標系當中的10年,走的是一條既不同于歐美企業、也不同于其他任何國家企業的新路子。

              10年來,一個個標志性工程成為走進合作國人民心里的民生工程、民心工程,實現了與合作國的相互成就——助力尼日爾建成完整的石油工業體系,結束了哈薩克斯坦成品油依賴進口的歷史,改變了伊拉克天然氣依靠進口的現狀……

              10年來,中國石油關注運營、投資的全球化,更關注利益、命運的全球化;不僅雇用當地員工、為當地納稅,更急當地發展之所急,想當地人民之所想,走出一條獨特的“球土化”道路。這條既立足所在國國情和本土文化,又具有世界眼光和天下情懷的道路,真正激發了當地發展的內在活力,讓合作國成為所在區域的重要節點,通過全球價值鏈,進一步發揮全球價值。

              十年風雨兼程,十年春華秋實,十年耕耘再出發。中國石油將在更大范圍、更高水平、更深層次的國際合作實踐中,開啟共建“一帶一路”的新征程,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奠定堅實基礎,奏響路路相連、美美與共的時代樂章!

            中文字幕欧美在线